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会议二十六观点集锦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

辛丑年八月廿八 乡村规划与建设
2024-09-04

全文字数 | 5644

阅读时间 | 17 分钟

2021年9月29日下午,继成都规划年会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会乡村委”)又根据规划学会安排,举办了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线上活动。作为第26场专题会议,会议主题确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青年专场”。


会议由学会乡村委副主任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袁奇峰教授主持,9位优秀作者宣读了论文,还特别邀请了4位学会乡村委委员做点评。主要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袁奇峰

参会人员合影

学术报告

(根据发言顺序排列)

巴渝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特征解析与图谱构建

陈欣婧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传统乡村聚落是地域文化与乡土记忆的重要载体,其空间形态是功能与形式的集合,是长期与地域环境博弈的结果,具有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多重价值。巴渝地区传统乡村聚落众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研究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46个历史文化名村为样本,基于实地调研、形态类型分析与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从聚落用地与建筑空间两个层次进行分析,分析用地形态、用地结构、建筑单体、建筑组合以及建筑肌理的形态特征,并从自然地理、经济技术、政策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解析其影响因素,揭示形态特征背后的生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炼与总结巴渝传统乡村聚落的地域适应性模式,并构建基因在地性表达图谱,讨论对乡村建设、地域特色传承与发展的启示。

乡村地区烤火行为的时空特征及乡村公共空间营造研究

隋玉銮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冬季是乡村地区的农闲时期,尤其是春节期间加上外来务工人员和在外学子的返乡,在这期间,高度混融的乡村人口,对乡村公共文化活动和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烤火为代表的自发性的公共活动及其形成公共空间,具有很强的乡村地域特色。基于参与烤火活动的人群画像,及其衍生性和就近性、时令性和阵发性、随机性和自发性的时空特征,研究提出在布局上统筹规划、空间上见缝插针、功能上多元复的公共空间营造策略,进而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品质、促进小微空间的再生、激活乡村公共空间的活力。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发租赁住房的问题和挑战

——由杭州市萧山区试验点例证

袁超君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在盘活农村集体土地促进农民增收、弥补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缺口和为城市务工人员提供租赁住房的三重需求下,各地的改革试验区结合自身情况,开展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发租赁住房”的试点实践和探索,研究以杭州市萧山区试点案例为例,介绍其试点实践进展和暴露的矛盾问题,认为实证情况并没有完全达到政策制定的出发点预期,甚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未来改革中应考虑强化“镇级或区级统筹”、建立合理的“金融参与”机制、放宽多元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并积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

新土地蛋糕如何切分?

李文艳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2019年新《土地管理法》颁布并规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依法进行出让、转让,从而清除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法律障碍,使得沉睡的集体建设用地成为建设用地市场的新“蛋糕”,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不仅关乎农民与集体的利益,也关系着地方政府、企业等多方利益,研究以“新土地蛋糕”的利益分配即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识别参与入市增值收益分配的三方主体——政府、集体和农民,基于“兼顾各方利益、适当向集体与农民倾斜”和“‘集体自治’与‘国家管制’相平衡”两原则,基于现存问题,对入市增值收益中的法律支撑、政府调节金的提取、集体内部的分配制度革新等方面展开研究和论述,以期为进一步的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网红经济视角下偏远山区乡村发展对策研究

——以云南省临沧市马台乡萝卜山村为例

赵梦龙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探索偏远山区乡村发展对策,研究提出网红经济带动村庄振兴发展策略:一、通过打造乡村特色“视觉景观”,营造对外宣传窗口;二、利用网红经济的人群叠加效应吸引人群“入乡”;三、通过网红经济“以点带面”的波及效应拓展其它业态;四、提升乡村环境品质,增强“网红村”自身底蕴,以期解决偏远山区因为地理位置较差,发展受阻等问题,突破“要想富,先修路”的传统乡村发展思路。本文进一步以云南省马台乡萝卜山村为例,采取:一、依托特色农产品,实现趣味化营造,增加视觉感官体验;二、围绕萝卜品牌、营建奇趣乐园、带动亲子旅游;三、依托网红“萝卜”元素,带动农产品种植销售,打造网红“农情文化园”;四、建立特色农家乐-历史人文风-生态萝卜山等多位一体的“网红村”等具体策略进行实证。

专家点评

(根据发言顺序排列)

郐艳丽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委员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  系主任、教授

五位年轻新锐学者的工作各具特色,既有前沿宏观政策的理解和解读,也包含对现实微小行为的观察、对现实建设情况的解读,以及对乡村发展的谋划,表现值得肯定。


郐艳丽教授针对这些研究进行点评及建议:

一,研究乡村聚落形态特征时需要考虑乡村的管理格局,明确研究对象是自然村还是行政村,再进行形态特征的发掘。


二,对于一个现象的把握需要考虑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在什么样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具有普遍性,进而在规划中考虑人们的具体需求。


三,研究农村集体土地的使用时,需要有更为宏观的角度,统筹考虑地方政府和集体、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关系,在理论推演的同时关注地方政府的具体做法。


四,探索偏远地区乡村的发展要关注“人”的作用,理解“人”在运营和管理中的关键地位。此外,乡村规划和策划时,需要考虑运营和管理的路径,并且从运营的角度上反思规划的实施效果。

罗震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委员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研究包括经验性、实证性和规范性三类:


经验性研究是对客观世界中观察,进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这在地理学和人类学中运用较多,主要方法是记录和描述,且需要体现研究的创新性和系统性。


经验性研究的缺陷在于无法验证在某地观察总结的规律是否可以适用于其它地方,实证性研究可以解决以上困惑。为此,在经验性研究上升到实证性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提出科学问题、找出具体案例,进而形成更具普遍性的知识。


规范性研究应当在找到问题、形成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做法,评价其好坏。


据此,罗震东教授认为大家的研究虽然非常有意义,但大多停留在经验性研究的层面,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论文的价值不能局限于资料价值,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规律,或者是在新的发现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解释。


二,观察到的现象要考虑背后是否有深入引申的可能性。例如对某个行为的观察是否可以引发对公共空间的思考,观察到行为和公共空间有什么样的转换关系。最终这样的观察可能得到更深入的阐释,形成一篇人类学的论文。


三,从实证性研究到规范性研究需要做更多理论性的思考,最终建立一个逻辑体系,这需要很好的支撑。在涉足此类研究的时候,研究者需要足够的决心和合适的研究参考。


四,从规划方案转化为学术性论文,重要的是明确空间建设所产生的效果,不仅关注物质形态,也需要关注其中的人的因素和发展的动力。

冷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委员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冷红教授肯定了五位同学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的意义,展现了青年在乡村振兴上的力量。提出如下建议:


一,研究需要明确研究的创新性,扎实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可以做出很好的成果。


二,观察一个现象或行为需要关注空间背后的故事,特别是人的需求。对于未来的乡村规划来说,人在精神层面的需求是需要关注的点,因此可以进一步探索乡村中社会交往行为的可能性,包括社会交往行为的地点、时间,以及行为主体的特征。


三,在研究过程中拿到研究的话语权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者需要深入一线做一手资料调研,进而在大量的案例调研分析中或者在大量的文献分析中确立研究的话语权。


四,对于乡村中的策划和规划需要关注实施的过程和结果,明确这个实施过程中起决定性的因素。

学术报告

(根据发言顺序排列)

我国乡村规划演化机制、演变趋势及优化对策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

万舸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可确保国家战略意图”向“规划蓝图”传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新时代指导乡村发展建设的行动纲领,居于乡村规划体系的最上位,是乡村其他各级各类规划的总遵循。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是新时代村庄规划的顶层制度设计。研究通过对乡村规划研究相关文献梳理,基于城乡发展演变关系,对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乡村规划发展阶段进行了完善,归纳总结了四个阶段的形成机制与运作模式。尝试从乡村振兴视角,结合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要求,以及乡村发展的未来趋势,对乡村规划的转型动力、规划对象、编制体系、管理体系等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性的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演变进程中的乡村规划提出优化对策,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一些思路。

县域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统筹配置方法研究

——基于乡村收缩背景下的思路探讨

高黎月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及重“城”轻“乡”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导致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现象持续存在,大量人口向城市转移寻求优质公共资源产生的乡村人口收缩现象已经成为基本趋势,并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加剧了恶性循环。针对现有县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存在标准体系二元分化、供给模式单一、粗放等问题,不利于适应乡村收缩发展的现实趋势,研究从乡村收缩带来的客观要求即需求扁平化、集约品质化、动态弹性化出发,系统地提出了县域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统筹配置的思路:一、在体系层面,构建“纵向分级+生活圈+横向分类”的体系框架;二、在布局层面,形成“中心服务+协同共享+交通补足”的网络结构;三、在实施层面,考虑“规模弹性+近远期结合+多元路径”的动态方案,以期为县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相关实践提供借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乡村性空间分异及其发展类型

——以浙江为例

叶佳钰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深入发展阶段,空间要素流通交互频繁,社会日趋多元化,而乡镇地区及城乡结合部等边缘地区的空间治理一直是“空间治理”不够深入的范围。研究主要基于乡村性评价方法,对浙江省886个镇进行乡村性测度,分析浙江省乡村性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乡村性与乡村发展的逻辑关系,立志于从区域尺度以及实践角度提出对应的空间治理对策,以期促进乡村地区空间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生空间视角下乡村功能评价及镇村体系优化

齐旭霞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共同构成了乡村地区,当前我国乡村发展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生活空间公服配套欠缺、生产空间低效碎片化、生态空间生态服务功能退化,因此三生空间的优化与协调发展对于宜居乡村的建设尤为重要。研究首先对乡村“三生空间”概念进行解读,然后从“三生空间”的视角分别建立乡村生活、生产、生态功能评价体系,进而基于三生功能评价结果在乡村协同发展的思维下,对镇村体系进行重构,引入“村-村共同体”概念,通过综合考虑村庄生活、生产、生态功能之间的协调以及各村庄发展的不同功能侧重点对村庄进行组团划定,将村庄划分为“生活功能主导单元”、“生产功能主导单元”、“生态功能主导单元”,使其作为镇域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单元,以平谷区大兴庄镇为例,最后提出了乡村地区三生空间整体优化策略。

专家点评

(根据发言顺序排列)

刘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委员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  系主任、副教授

刘勇教授肯定了研究的规范性与逻辑的严谨性,提出如下方面建议:


一,要从国家宏观的发展视角看待城乡关系,进而归纳出乡村规划阶段的特征与国家社会发展内在逻辑联系,这样会对于乡村体系,会有比较系统性、连贯性的认知;


二,对于中国乡村性的认知,要清楚其背后的价值导向,除从经济要素角度去谈论乡村性外,还要从传统文化与习俗场景去认知乡村性,并对乡村性提出具体的导向措施;


三,对于县域乡村设施需求的扁平化、集约品质化、动态弹性化等目标,应更落地一些,可以提出交通对其支撑作用,以及更为具体的讨论设施类型及公共服务设施投资与运营管理的实操层面。


四,从微观视角对乡村进行研究,可以为更宏观的规划制定发挥研究生的作用,量化的因子评价结果并不一定能完全揭示出乡村的特征,要从更微观的视角把一些村庄内在运行的逻辑理清楚,对于村民的访谈要更为仔细深入。

冷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委员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冷红教授肯定了青年学者的研究意义,提出四点建议:


一,对于乡村规划演进机制的研究,可以从时间的角度对于具体的乡村规划案例进行分析,梳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政策、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乡村规划重点,从而对乡村发展的阶段进行深入思考。


二,乡村收缩背景下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统筹配置的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但是需要考虑在更深层次提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措施。


三,对于乡村性的研究,要清楚其本身的研究意义,以及对城乡治理的意义,并根据合适的指标对乡村性的强弱进行评价,从而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乡村规划措施。


四,在三生空间视角下做乡村功能的评价,要选取较为合理的评价指标,并能针对具体的案例,提出更为深入的政策体系方面的优化与改进策略。

会议总结

袁奇峰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年轻学者的研究值得肯定,每年举办学术论坛也具有重要价值。年轻人参与到乡村的发展与建设,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好的研究、正确的认知,对于乡村规划和乡村未来具有重要意义。袁奇峰教授总结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研究要有厚度。分清楚学术研究和工作研究的差别,学术研究要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强调新的发现与知识贡献,深入乡村内部,挖掘乡村问题,提出观点看法,做出对于政策制定真正有价值的研究。


二,研究要有质量。将学术研究、规划与想象的世界三者区分开来。学术研究不是编剧本,需要透析真实世界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例如说到“烤火”行为与空间,很有现场感,可以深度挖掘这种行为与空间产生的内在机制,但如果延伸到规划的想象,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三,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规范性的讨论与选择典型案例切入,对于宏大命题是两个较好的研究方法。例如讨论农村集体土地入市问题,选择规范性讨论与具体案例切入,可以获得较多话语权,如果两个方法能够结合,则更能研究透彻。


四,明确乡村规划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十余年中,我国乡村体制发生了诸多演化,乡村制度目前还没有完全稳定,乡村规划也还未成熟。在这种情况下,乡村规划该怎么做,以及规划对乡村发展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是很值得思考的话题。规划研究需要规划实践结果来验证,例如网红村规划在注重规划本身的同时,更要考虑规划是否真正有益乡村发展。

 END 

编写 | 孙一休、霍伟、罗圣钊

审核 | 栾峰

村委资讯

相关回顾

【学术对话观点集锦 | 民族地区乡村建设与现代化】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

【专题会议六观点集锦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

【志愿者名单】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秘书处

【上海新场站】“201314”:遇见新南村,遇见大都市地区的乡村振兴

【浙江丽水站】缘见云和你:梯田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产业振兴学术交流会在浙江丽水举办

【浙江台州站】艺术乡建在新一代学生中的反应:“新文科在横渡 | 学生论坛”

【浙江台州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第八届费孝通学术思想论坛在台州三门举办

【再见2020】“乡村规划与建设”在2021等你!

【学委会资讯】2020年度规划学会乡村委委员工作会议在贵阳镇山村举办

【热点|贵阳年会】2020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年会

【专题会议观点集锦 | 学术季】全面小康与乡村规划

【志愿者名单】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第二届委员推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再见2019】“乡村规划与建设”在2020等你!

【韶关武江年会】乡村的事情在乡村做!2019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年会

【专题会议观点集锦 | 乡村振兴与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陕西西安站】“乡村振兴·美好家园”学术交流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2018-2019

【再见2018】“乡村规划与建设”在2019等你!

【学委会资讯】2018年度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
【新鲜播报 | 长沙年会】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学术交流会(长沙)暨2018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年会

【年会专题会议观点 | 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回顾】“乡村规划与建设”的2017年

【2017年会专题】“城乡共荣,振兴乡村”专题会议观点集锦要刷屏!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

欢迎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乡村振兴需要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乡村规划与建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